close
生命中過了三十幾個七夕。


8歲的七夕,
剛聽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對於"一年只能相見一次"的感受力,
遠不及家人在床邊以''甜八寶飯+雞腿"拜拜的憧憬。
據說,家中有未成年的女兒,
每逢七夕,
要在床邊準備桂圓+紅棗等混合而成的的甜糯米飯,

外加一隻雞腿,燒香拜拜,
至於拜的對象是誰,該祈求些什麼,
並不太清楚,
那時候的小小世界裡,
期待著一年一次的甜甜糯米飯,
細細咀嚼甜滋滋的味道,
就能得到莫大的快樂和滿足。


16歲的七夕,
被瓊瑤式的愛情對白、灑狗血的劇情鋪陳感動到不能自己,
自認為應該要飄著小雨才有美感,  
以為談戀愛總該帶點犧牲和糾結才叫真愛。 
盯著夢幻式的巧克力包裝幻想,

期待各種浪漫的橋段,出現在現實生活裡,

禮物盒裡沒有名貴的奢侈品,卻有著無價的心意。
那時候的小小世界裡,
能有一個他在校門口等著,
若有若無的牽到手,一份handmade的小禮物,
就能興奮的整天傻笑,開心到不行。


24歲的七夕,
剛踏入社會,對社會運作的方式還摸不著頭緒,
對感情這件事,卻格外的自以為看透,自以為瀟灑,
自恃年輕,不急著決定,遊走在曖昧之間,  
讀著"戀人絮語"和"愛上浪漫",
論述著愛情的本質,
冷眼看待過於昂貴矯情的示愛,  
"發自內心"和"流於形式"的差異,格外敏感, 
那時候的小小世界裡,
仍存在著完美的情人形象,
卻懷疑完美的兩人關係是否存在,
七夕的辦公室成了炫耀和競賽的戰場,
卻也沒人能保證,花束的多寡,是否能代表感情的深淺短長。

32歲的七夕,
身為人妻,身為準媽咪,
七夕成了提早下班的藉口,
那些或者純真,或者絢麗,或者形式,
都是很久遠的記憶。
不特別想要要怎樣的七夕,
不管有怎樣的驚喜發生,什麼事都沒發生,
都沒有太多的情緒起伏。
所謂
莫大的快樂和滿足,興奮的傻笑一整天,炫耀和冷眼懷疑,
都不存在,   

我窩在小小的世界裡,
重覆著沒有行程的的作息,
吃頓簡單的晚餐,分享一天的遭遇, 
然後看點書,發點呆,散點步,聽點音樂,
七夕,跟其他的夜晚沒有什麼不同,
說不上精采,也說不上乏味,
一樣的平淡,自在,一樣的單調,制式。
 
剛度過第32個七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