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說過有機會要好好描述自己的工作,
這不就起頭了嗎?

大方向來說,我從畢業以來,都在做放款,擔任法金放款相關的工作,
不過,直到最近幾年,自己才恍然大悟,
原來自己屬於"放款"的領域,
畢竟,"放款"(用台語唸生動很多)屬於比較老派的用法,
比較有包裝過的,叫做企業融資、法人金融(包含的業務種類不太同,但可說自放款衍生而出的),
聽起來改良後的名詞確實高尚許多,
不管如何,針對的對象是法人(企業、財團法人)是沒錯的,
理想性一點的說法,
是協助企業拓展事業所需週轉金,經營業務方便資金運用,
但說穿了,最終還是替老闆(自己任職的公司)賺錢至上。

了解企業在做些什麼,透過和上下游、同業的關係了解企業在所屬領域是怎樣的"咖",
掌握金流、物流,經營利基,評估財務結構,推算現金流量和獲利能力,
簡單的說,
就是看公司是否有賺錢,
之後能不能更賺錢,

有沒有能力還錢。

照理來說,借錢給人,應該是姿態很高的事,
偏偏台灣金融業競爭激烈,
結果反倒淪得挨家挨戶拜託,半求半誘導企業貸款,
而很缺錢的公司,卻又擔心還款能力而拒絕配合,
總之,這類的工作,
好處是企業必須花時間讓你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奮力行銷介紹後,還必須提供企業的帳務報表,
邊繞工廠邊介紹機器用途,動線設計原因,
若不是頂著金融業的光圈,
哪有企業有時間心力去介紹自己的產品,

哪有老闆甘願邊泡茶邊分享創業的心路歷程,
還要回答一些半機密的問題,
甚至陪笑作揖,即便某些哭笑不得的外行提問。

幾年下來,累積一些拜訪心得,
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美麗與哀愁,
過去,
自己是業務,負責上市櫃公司的客戶,

經手的金額比較大(億來億去的),
現在,轉為審查,雖然面對的是中小企業,
但平心而論,和這些中小企業的老闆們交談,
才真正了解公司經營是怎麼一回事,
從虛幻的財報轉為寫實的帳本,
雖然金額小的多,在做財務分析,內心卻踏實許多,
沒有太多的天花亂墜煞有其事的假報表假分析一通之感。

或許有一天,自己也要創業,
在這之前,先累積自己識人、識財、識成功模式、識business model的能力吧。
每天上班,自一堆存摺和帳本,斤斤計較著帳款存貨和資金出入,
推估企業能否賺錢,何時開始賺錢,至少賺多少錢
(結果就是一群同事進餐廳吃飯,話題不外乎餐廳客人週轉率、探問租金/評估能開多久XD),
另外的收穫(至少對我而言),能累積愈來愈多的經營故事,
有些故事很有趣,有些故事很黑暗(好吧,很多故事很黑暗),有些,
在理性判斷下決定的背後,
其實存有感性那一面的感傷和不忍...
  
 

關於我的工作,好像還是沒說的很清楚,
看看幾年前自己陷在聯貸、徵信部門的那段曾經,
現在的心態和感想已經完完全全的不同了,
人生常常就是這麼的一直往前走,不管好的,壞的,想要,不想要,
就這麼的發生,過去,經過著,
猛然發現過去和現在心態和體會上竟有如此大的差異,
更督促自己想把每一個滋味記錄下來,
趁自己還記得。

話說,這社會其實是由各式樣的小人物,汲汲營營打造出每一天的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