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不會做了。
導演陳懷恩,原來是一名攝影師,最大的夢想就是拍一部電影,曾經也給自己很多理由,把夢想晾在腦海裡。「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不會做了。」,這樣的念頭,催促著他把夢想兌現,將自己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情感紀錄成影片,和影迷們產生共鳴。
人都是這樣子的,一方面說著自己想做哪些事情,一方面又習慣用藉口編成的線,在地上惟著自己畫一個圈圈,說什麼也不想跨出這個區域。是習慣,還是對未知恐懼?是自以為是,還是缺乏冒險的動力?研究所教授曾經對我們這群剛入學的研究生,輕蔑的稱我們是一群植物,一群沒有行動力,只會待在原地墨守成規的植物,沒有夢想,或者,沒有實踐夢想的勇氣。我說,年紀愈大,好像膽子真的會愈來愈小,想做的事情是有的,只是習慣性用沒有時間推託,用沒有經濟能力等理由把自己“種”在習慣的生活模式中,尷尬的是,其實在下我就是找理由的箇中好手…
--------------------------------------------------------------------------------------
這部電影,從台東太麻里,花蓮,宜蘭頭城,基隆平浪橋,林口,新竹,彰化,雲林到高雄老家,最後再回敍第一天旅程的屏東,很多熟悉的景點,裡頭的小人物,雖然是杜傳的人,卻有種熟悉的感覺,同質的人們,確實在我們四周環繞著,裡頭沒有長篇大論的大道理,不賣弄哲學性的對談(最近一部電影: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哲學為太過,就讓人有種故弄玄虛的感覺,沒有想像中好看),只是平實的,主角不多話的,把一星期環島的旅程紀錄下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吳念真扮演遊覽車司機,帶著失業婦女固定時間挾抗議之名,順道出來散心的那一段,整部電影感受倒台灣人的熱情,天真爛慢的一面,看著電影,幾乎可以嗅到流浪的氣息,捲捲海潮聲,即便電影散場仍纏繞在耳邊難以散去。
想像我是主角(不用擔心女生比較危險這類問題的主角)。夜晚,一個人旅行的孤獨,更能傾聽到自己內在的低語,和天地萬物的呢喃,杜絕外界,才能好好整理思緒;不想安靜,就用吉他,用自己的音樂陪伴自己。倘若巧遇親愛的陌生人,一起分享彼此的微笑,珍藏那份同為旅人的惺惺相惜,何嘗不是往後回憶時露出微笑的原因?
留言列表